讲座题目🕧👦🏻:碱性微环境重塑骨稳态及骨修复材料设计思路 主讲人:潘浩波 研究员 主持人:步文博 教授 开始时间🌋:2019-11-25 14:00:00 讲座地址🏌🏽♂️:中北校区化学馆A 205报告厅 主办单位: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报告人简介💫: 潘浩波🪔,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生物医药与技术研究所副所长,人体组织与器官退行性研究中心主任,广东省海洋生物材料工程技术中心主任,深圳市海洋生物医用材料重点实验室主任🚴♂️。兼任:中国生物材料学会理事🪰,海洋生物材料分会副主任委员🙍🏼♀️🌂、医用金属分会常务委员、副秘书长,中国生物材料学会生物陶瓷分会常务委员🧥,中国生物材料学会骨修复材料与器械分会骨水泥与可注射材料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促会骨科疾病防治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骨科生物材料学组副主任委员,中国老年医学会骨质疏松分会转化医学学组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青年委员会副组长等🧓。
报告内容: 骨稳态失衡是引起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根本原因。目前🤸🏼♂️,临床上尚无以骨稳态重建为目标的骨修复材料。材料在满足生物安全性的前提下,并不能有效的恢复骨代谢平衡💷,调控骨细胞间平衡的因素尚不明朗。因此,我们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发现pH值在调控破骨与成骨细胞间平衡具有重要作用。在碱性微环境中(pH=7.4-7.8)👻,成骨细胞I型胶原的分泌量和基因表达水平显著增高,ALP酶活性增强🙇🏻;破骨细胞融骨活性在碱性条件下显著下降;矿化平衡反应向正向进行,有利于羟基磷灰石的成核和生长。更有甚者提出,为满足碱性磷酸酶活性的最大化,成骨过程中存在一个高pH值的局部微环境,此时的微环境pH可能会达到甚至高于9。因此,我们对成骨相关细胞展开了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与骨相关表达的细胞存在一个开关效应👵。通过对破骨细胞活力在生物玻璃浸提液展开研究,发现调控材料组分可对破骨细胞活力在生理环境下造成影响🕷,但随着pH值进一步攀升🚶🏻♂️➡️,破骨细胞活力明显受到抑制,并在pH7.6-7.8左右几乎完全丧失活性💒,与所在浸提液组分无关。与此同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随着pH值升高,其增值能力下降,但促进成骨分化的能力得到增强,并促进成了成骨细胞增值☺️。因此,一个开关效应在pH7.6-7.8之间对特异性纠正破骨细胞与成骨细胞间平衡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很有可能,一个碱性的环境是构建成骨的必然选择。这将为骨再生材料的设计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