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题目:ICP-MS(单)细胞分析探索 主讲人:王建华 教授 主持人:田阳 开始时间👨🏽🚒:2019-04-22 15:00:00 讲座地址𓀇:闵行校区实验D楼207 主办单位🐵:上海光辉娱乐平台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报告人简介: 1985年毕业于南开大学化学系,1988年于吉林大学化学系获硕士学位⚛️,导师为徐如人院士和冯守华院士🧙,1997-1998年💂🏿👁🗨,美国特拉华大学化学与生物化学系访问学者;2002年于丹麦科技大学获博士学位🕍,导师为流动注射分析创始人Elo Hansen教授💇🏽;1988-1997年🤭,历任烟台师范学院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其间曾任化学系主任😋🫃🏿;2003年起为东北大学分析科学研究中心教授🤦🏿♂️;2006年11月至2015年7月😘,任东北大学理学院院长;2015年7月至今🧏♀️,任东北大学副校长。 主要研究兴趣:流动分析,样品预处理理论与方法♑️,光谱分析与生命分析化学。主持过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重大国际合作项目,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等。 发表论文300余篇,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中国化学会分析化学基础研究梁树权奖🐒、国际流动注射分析科学奖(FIA Award for Science)等🙋🏽。被评为全国化工优秀科技工作者😗,辽宁省优秀科技工作者,辽宁省优秀教师,获辽宁五一劳动奖章👩👧👦。 Talanta副主编、分析化学🌈、光谱学与光谱分析、分析试验室🚐、分析科学学报等编委𓀉,Journal of Analytical Atomic Spectrometry编委(2007-2010),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原子光谱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辽宁省化学会副理事长🎩。 报告内容: 对细胞中生命相关物质的分析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细胞群体分析可获得胞内物质的平均浓度水平,但无法给出细胞个体间的差异👨🏼⚖️,而这种差异对于阐释相关物种在细胞内的迁移转化、及其与健康或疾病的关联十分重要。因此,近年来单细胞分析备受关注。对于金属元素及其形态的分析👨🏽⚖️,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具有优异的分析检测能力☁️,在单细胞检测方面发挥了关键性作用。我们对单细胞中金属及相关物质的分析进行了一些探索,包括: 基于流式进样,用时间分辩ICP-MS分析单细胞中微量铬。研究了HeLa以及MCF-7细胞与Cr(VI)或Cr(III)溶液作用后🙅🏽,单细胞中Cr的分布情况。单细胞中铬的水平随培养基中Cr(III)或Cr(VI)的含量而增加,但与Cr(III)培养基作用后🍯,单细胞内铬的浓度呈线性增加🫸🏽,而与Cr(VI)作用后则单细胞内铬的浓度呈指数增加。 我们设计了一种三维微交叉液滴发生系统与时间分辨ICP-MS在线联用,以测定单个MCF-7细胞中的金纳米粒子。将分散的水性细胞悬浮液通过聚焦作用由作为连续相的己醇包封,并将产生的含有单细胞的液滴引入ICP检测👨🏽🦳。结果显示,MCF-7细胞在摄取金纳米粒子时存在明显异质性,且随着在金纳米粒子溶液暴露的时间增长,单个细胞中的金纳米粒子数增加🎅🏼。 选择生物还原激活的姜黄素的载体前药(以钴为配位中心的金属配合物),通过ICP-MS检测不同细胞对配合物的摄入和排出行为以及单细胞水平的摄入与分布情况🏄♀️🐭。在一定培养浓度范围内😵,肝癌细胞和乳腺癌细胞对配合物的摄入量更高🍁。通过监测不同配合物培养时间下细胞的荧光强度,分析配合物进入细胞以及在细胞中释放姜黄素的过程📏。细胞毒性试验的结果表明,与乳腺癌细胞相比♉️,配合物对肝癌细胞表现出更强的毒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