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题目🗞:聚集诱导发光🧑🏼🏭🧧:回顾与展望(青松大师讲坛) 主讲人:唐本忠 院士 主持人👩🦽:田阳 教授 开始时间:2020-07-08 10:00:00 讲座地址:腾讯会议 ID:674 356 860 主办单位: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报告人简介😫: 唐本忠院士,男,教授,1957年2月生🚴🏿♂️,1982年于华南理工大学获学士学位🫃🏿,1985年、1988年先后获日本京都大学硕士、博士学位👩🏿⚕️。曾在多伦多大学化学与药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日本NEOS公司中央研究所任高级研究员🏺。1994年至今历任香港科技大学化学系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讲座教授、张鉴泉理学教授,并兼任香港科技大学工学院化学及生物工程学系讲座教授。2006年受聘为浙江大学“光彪讲座教授”。200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12年至今担任华南理工大学-香港科技大学联合实验室主任。2012年起受聘为华南理工大学双聘院士。2013年入选英国皇家化学会Fellow,2015年担任国家人体组织功能重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香港分中心主任🚦,2017年起受聘为华南理工大学-香港科技大学联合研究院院长🛖。 已发表学术论文1600多篇🦸🏿,总引大于97000次,h影响因子为144。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了科研项目80余项,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国际合作项目3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973计划)1项等🏊🏿♂️。在学术会议上作了400多场邀请报告😦,拥有50多项专利。现任ACS新闻周刊Noteworthy Chemistry专栏科学新闻撰稿人🥷🏽👩🏻🚒,Materials Chemistry Frontier (RSC)总主编,英国皇家化学学会(RSC)高分子化学丛书主编🙎🏿,Progress in Chemistry杂志副主编🔢,以及20多家国际科学杂志顾问、编委或客座编辑等。 主要从事高分子化学和先进功能材料研究,特别是在聚集诱导发光(Aggregation-Induced Emission, AIE)这一化学和材料前沿领域取得了原创性成果,是AIE概念的提出者和研究的引领者。 先后获得多项荣誉及奖励,于2007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Croucher基金会高级研究员奖🌕♎️、中国化学会王葆仁奖和Elsevier杂志社冯新德奖,2012获Science China Chemistry杰出贡献奖、美国化学学会高分子材料部🌸:科学与工程分会Macro2012讲座奖等🧑🏼🔧,2014年获伊朗国家科技部科学技术研究组织颁发的Khwarizmi国际奖和2015年获广州市荣誉市民。连续2014-2019年当选全球材料和化学领域“高被引科学家”。2016年,AIE纳米粒子被《Nature》列为支撑即将来临的纳米光革命的四大纳米材料之一,并是唯一一种由中国科学家原创的新材料;同年,美国CNBC电视台以“Year of Cancer”的主题,实况专访唐院士,向全球直播介绍AIE荧光探针在识别癌症细胞等领域的应用。荣获2017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以第一项目完成人身份凭“聚集诱导发光”项目获得2017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并获得科技盛典-CCTV2018年度科技创新人物🎧。
报告内容➗: 在AIE诞生之前,聚集引起的猝灭(ACQ)效应的概念被认为是一般有机发光体的普遍观念和公认的概念。 ACQ概念已经改变了人们的观念,即聚集对于固态发光有害。长期存在且已确立的概念限制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并且迫切需要一个新颖的概念来改革人们的思维方式并指导研究⚔️。我们的小组从偶然的有趣发现开始💤,并于2001年建立了聚集诱导发射(AIE)的概念🧖🏽🤱🏻,这为发光体研究提供了新的平台。在AIE研究的17年中,其机理已从限制发展到了分子内旋转(RIR)对分子内运动(RIM)的限制以及最近的空间键合和键合键合的概念,发射类型从固态荧光到室温磷光不等🚏。聚集诱导延迟荧光(AIDF),发光体已从传统发光体变为非常规发光体。 AIE在该领域建立了一个新的平台🧝🏿,用于新颖的发光剂探索和多学科研究人员的研究。已经探索了具有可调颜色和高量子产率的各种AIE发光剂🕉,发现了从光学和电子到能源😔,环境和生物科学的各种应用。最重要的是🎯,AIE的概念已逐渐改变了人们对发光剂聚集的思考方式🙅♂️,并在概念和技术上掀起了发光剂研究的革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