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题目:海岸带复杂系统演变与临界过程
主讲人🧺🧎♂️:戴民汉 院士
主持人👂🏿:刘东艳 研究员
开始时间🧝♀️:2024-11-19 19:30
讲座地址:闵行校区河口海岸大楼二楼教工小家
主办单位:海洋科学学院
报告人简介:
戴民汉🥷🏻,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厦门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部主任🏃🏻➡️,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长期耕耘于海洋生物地球化学研究,专长于海洋碳汇观测及碳循环研究,是国际知名的海洋碳循环专家。在Science,Science Advances,Nature Geoscience/ Climate Change/ Ecology &Evoltion/ Communications等权威期刊发表论文250余篇,为Elsevier中国高被引作者。作为负责人连获三期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资助,主持973海洋碳循环项目2项👍🏽、基金委重大项目1项🍴👨🏼🦳。领衔联合国海洋十年规划国际科学计划“海岸带可持续项目(COASTAL-SOS,2021-2030)”🏋️。曾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全国创新争先奖🎅🏿、亚洲-大洋洲地球科学协会“艾克斯福特奖“🙋🏽♀️🚶🏻➡️、AGU 大使奖。
报告内容:
副热带流涡区等海洋荒漠🧝🏼♂️🛀🏻,表层营养盐及生物量极低,但面积巨大🛢,故而对全球海洋碳汇具有重要贡献,可能极具增汇潜力🌵,是全球海洋碳循环的重要环节,却也是研究最为匮乏的海域👨✈️,且缺乏理论框架。本报告拟主要介绍基金委重大项目“海洋荒漠生物泵固碳机理及增汇潜力”🧗🏿👨🏿🦱。项目聚焦全球最大的海洋荒漠区之一,北太平洋副热带流涡区👌🏼,拟系统探究其真光层的生物泵结构👷🏼、过程和机理👞,评估其在全球变化背景下的发展趋势。项目科学假设为:海洋荒漠区的真光层具有特征迥异的双层结构✌🏻,即营养盐匮乏层(NDL)和充足层(NRL)🤥,两者的营养盐来源与结构的不同,引起生物群落组成的差异,从而驱动双层结构不同的输出生产力𓀕。项目核心科学问题是:在真光层双层结构框架下,海洋荒漠生物泵的物质基础🤵🏼♀️🆗、结构、效率🙍🏿♂️、时空格局及其增汇潜力如何?据此,项目设置常量和微量营养盐的来源与通量、固氮作用的时空格局及调控因子、初级生产固碳及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碳输出及其与氮、硅等生源要素的耦合、海洋荒漠区生物泵的模拟等5个课题。